位于英雄老山脚下的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有麻栗坡、猛硐、董干和铁厂四个烈士陵园,1073位革命烈士英魂长眠于此,他们曾经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祖国的尊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造祖国伟大复兴的丰碑。为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敬,缅怀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麻栗坡县一直以来把烈士们当作“亲人”,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代亲祭扫、认亲祭扫、民间祭扫、网上祭扫”的英烈祭奠活动服务模式。


代亲祭扫


代亲祭扫,指代替烈士家属、参战老兵和其他人士祭扫牺牲亲人、战友。虽然是新词,但代替烈士亲属扫墓自1988年以来就在麻栗坡悄然形成。李友权、陈会香夫妻是麻栗坡烈士陵园建园以来的第一任守陵人,1979年陵园建立至今一直在守陵,每年清明节、月半节、年三十,李友权带着家人换上整洁的衣服,来到陵园给烈士献食、敬酒,然后再祭拜自已的祖先,这似乎已经成为李友权一家雷打不动的习惯,他们的身影也早被前来祭扫的烈士亲属和退役老兵们熟识,亲切地称呼他们“李大爹、李大妈”。1997年,他们的儿子李志林从部队退伍后接过了守陵任务的“接力棒”,一守就是23年。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麻栗坡烈士陵园闭园,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李志林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烈士家属和参战老兵,向他们推介网上祭扫,代他们为烈士扫墓。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随着礼兵坚定有力的正步拉开序幕,工作人员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水果、烟、酒、茶…..之后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配以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祭文,庄严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及时将祭扫照片和视频传送给烈士亲属和战友。自1月26日以来,受烈士家属和参战老兵的委托,麻栗坡烈士陵园共为56位(家)烈士家属、参战老兵开展了代祭服务。此举得到烈士亲属和参战老兵的高度赞誉和积极回应,他们表示,疫情无情,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亲人”有情,非常感谢代他们告慰先人、祭奠战友,圆了心愿。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云南省英烈祭奠活动的“麻栗坡”模式 -

认亲祭扫


麻栗坡县境内埋葬着47位无名烈士,为缅怀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崇敬,麻栗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以“崇尚英烈”为主题的认亲祭扫活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共40余人将47位无名烈士认做自己的亲人。每逢清明、烈士公祭日等时机,按照传统方式开展祭奠活动,摆祭品、扫墓、挂青、焚香、祭拜,后来逐渐扩展为“一花”、“一曲”、“三鞠躬”的文明祭扫方式。认亲祭扫的创新做法,让英烈不再孤单,既缅怀他们的遗志,继承他们的初心,更表达了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怀念。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云南省英烈祭奠活动的“麻栗坡”模式 -

民间祭扫


多年来,麻栗坡的民间祭扫英烈活动已形成常态,除机关、学校、部队外,群众自发组织为英雄扫墓。每年的清明节、“4·28”、“4·30”、建军节、烈士公祭日等纪念日,都会有大批群众自发到烈士陵园祭扫。


在众多的民间组织中,尤以麻栗坡“老山志愿者协会”为甚。协会会长朱效悯不仅每年组织会员扫墓,他本人自2015年4月8日起,每天骑车到烈士陵园陪一位烈士说话、点一支烟、敬一个军礼,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至2018年5月13日止,陪完所有烈士,历时1129天,往返行程6774公里,用平凡的行动,书写了不平凡的壮举。朱效悯此举不为名利,只为表达对烈士的敬重和怀念,他的行为受到老兵和烈属极大赞誉,被亲切地称为民间“烈士守护人”。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云南省英烈祭奠活动的“麻栗坡”模式 -

网上祭扫


今年春节以来,麻栗坡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针对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谋划部署,构建网上祭扫服务框架,积极策划主题祭扫、提供“八个一”个性化祭扫服务,即为每座烈士墓擦拭一遍墓碑、敬献一束鲜花、读一段祭文、上一把香、烧一堆钱纸、敬一个军礼、拍摄一组照片、给烈属打一通电话,让亲人、战友通过网上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同时,借助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通过网络祭扫,更直观地展现那段峥嵘岁月,弘扬“老山精神”中所蕴含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触动灵魂、锤炼意志、升华品格、启迪后人。


褒扬纪念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