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自此开启新篇章、进入新征程。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在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机构设置逐步健全,队伍力量日益壮大,机制运转趋于高效,从省到村的五级服务网络初步建成,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服务机构从无到有。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作出专门批示,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做好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克服编制紧张、经费有限、力量薄弱等困难,有序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组建工作,实现服务机构“从无到有”的同时,也向着“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目标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推动全面覆盖,实现上下贯通,服务网络从广到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省16个州(市)通过新增编制、综合调剂、按比编配等方式,在人员编制、办公场地、服务场所、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服务机构建设大力支持。全省已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955个,核定编制3805人,实际到位3328人,人员到位率达87.5%,落实经费超过1亿元,保障办公服务场地20.56万平方米,“五有”要求基本落地。同时,上下层级间建立“直通式”调度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密切沟通联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重视队伍建设,着力配齐配强,服务力量从弱到强。各地通过争取编制、人员转隶、考察调动、公开招聘等方式不断壮大队伍力量。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多渠道充实人员力量,公开招聘15名、考察调入6名、接收转业士官6名,招录人数多、专业设置全、选拔条件严,坚持选人用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省级先后举办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系统培训班、全省退役军人信访工作培训班,州(市)、县(市、区)两级结合实际举办专题培训,为系统工作人员讲政策、讲业务、讲流程、讲工作方法,全省参加培训人员(含专兼职工作人员)累计超过1万人次,着力打造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优质服务队伍。
突出政治引领,加强正面引导,服务效应从点到面。各地坚持做好退役军人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及日常管理教育等工作,多形式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退役军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认真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进一步激发广大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和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面向服务对象,细化职能职责,服务范围从窄到宽。各地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认真协助行政机关开展权益维护、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等工作。一是做好来信来访接待,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台账管理,实行重点对象“一对一”包联、重大事项“一案一专班”,做到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应。二是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台账建立工作,建立分片包干联系制度,为困难退役军人制定帮扶计划,帮助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做好相关申报工作。三是推动“军人依法优先”和残疾军人优待政策全面落实,悬挂光荣牌90万余块,提升军人尊崇感和荣誉感。四是落实“六必访”要求,在元旦、春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慰问活动,通过入户走访、集中探望、座谈会等形式,履行帮扶关爱职责。五是摸排退役军人就业需求,及时宣传发布招聘公告,组织退役军人参加招聘,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创新方式举措,突出特色亮点,服务作用从小到大。各地一手夯实“硬基础”,一手提升“软实力”。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积极争取资金,修建综合服务大厅并将投入使用,集政治文化阵地、信息动态管理、就业创业扶持、生活困难帮扶、合法权益维护、心理调适慰藉、医疗康养咨询、司法援助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提升服务水平筑牢阵地基础。曲靖市麒麟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双找”活动,全面消除党建工作覆盖盲区,将每一名退役军人党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大理州鹤庆县辛屯镇三合村在建立联络服务机制上作谋划,每个自然村推选一名退役军人担任联络员,真正做到让退役军人管自己事。从省级到地方,目标一致、行动有力,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一年历程,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展望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将以行动践行使命,以落实回应期盼,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新局面。
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