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奉节县,因其境内的赤甲山是长江三峡段的最高点,因此被称为“三峡之巅”。退伍军人陈鹏是从奉节县参军入伍的,因为深深地热爱着故乡和父老乡亲,退役后本来已经在北方拥有自己的事业,仍然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无论是在奉节县公安局、城市管理局工作,还是两度下乡参与扶贫,他都爱岗敬业,倾心尽力,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陈鹏军旅照

  陈鹏从小就有参军的梦想,目睹着哥哥参军后的成长与蜕变,当兵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愈发坚定。1999年冬天,中专毕业的陈鹏放弃参加工作的机会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部队,他一心追求上进,凡事冲锋在前。因为表现优秀,当兵第三年就入了党,并相继转改了一期、二期士官。2007年,由于在训练中不慎损伤了左膝关节的半月板,陈鹏被评为八级伤残。当年底,他遗憾地离开部队。退伍后,他用复员费在驻地秦皇岛创业,与人合作经营网吧和洗车场。生意场上,他始终铭记部队的培养教诲,从不做见利忘义违背原则的事。

  陈鹏:在我看来,沉溺于网络非常影响少年儿童的成长。我在开网吧的时候,严格落实国家要求,认真核查客人的身份证。那几年,我们开办的网吧没有发生过一起未成年人上网的事情。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退伍后,陈鹏与合作伙伴经营一家网吧

  三年后,考虑到父母岁数较大,身边需要有人照顾,陈鹏将生意转包给他人,只身回到了老家。在奉节县2011年年初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他考取了县公安局的事业编制,被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工作。当时正值春节临近,派出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夜间治安巡逻,陈鹏和同事4人一组,每晚通宵达旦地徒步巡逻,累了就在车站的椅子上坐一会儿,除夕夜也没有回家过年。虽然辛苦,但他从没有过一丝懈怠。

  陈鹏:车站里面为值夜班的工作人员提供烤火炉。我们在夜里巡逻的时候,如果感觉冷了,就烤一会儿火再去巡逻。如果实在困了,就出去巡逻、走一走。

  此后,陈鹏又先后在网安大队、治安管理大队工作,2018年调入奉节县城市管理局。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初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有一次,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有位老人在路边摆摊卖药材。考虑到老人腿脚不便,也没有顾客,陈鹏就自掏腰包,把老人摊位上的药材全部买下来,并劝说老人以后到政府规定的区域摆摊卖货。

  陈鹏:我们在部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培养,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也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我在城市管理执法的过程中接触到的群众很多是弱势群体,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把城市管理好,又要服务好人民群众。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2015年,陈鹏驻村扶贫后,村民的出行问题成为陈鹏的一块心病

  2015年,作为单位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鹏随工作队来到大山深处的青龙镇祝柏村。祝柏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村里只有一条通往镇里的土石路。一到雨天,道路泥泞难行,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驻村帮扶期间,陈鹏和队员吃住在村里。在完成扶贫工作任务的同时,他们帮助村里制定了修路方案。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结束后,回到单位的陈鹏仍然惦记着这个村子的发展。3年后,当县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陈鹏主动请缨,申请再回祝柏村扶贫。

  陈鹏:我只当了一年的驻村工作队员,感觉时间很短,还有很多想做的工作没做好、没做完。到了2018年的时候,我已经有17年党龄了。虽然我的年龄不是很大,但在部队受到多年培养,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去做好扶贫工作。

  2018年9月,陈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带着工作队再次进驻祝柏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一道带领村民拓宽硬化通往镇里的那条公路。县里的专项资金下拨后,陈鹏每天铆在公路的施工现场,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

  陈鹏:专项资金下拨后,要求我们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每天起早贪黑地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公路硬化完成后,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一条长10公里、宽5米多的水泥双车道公路终于建好了,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方便了村里的农产品运输。紧接着,陈鹏又和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修建了通往各户和田间地头的人行便道,便于村民相互来往和下地干活。

  陈鹏:如果不修人行便道的话,下雨的时候,很多老百姓走路需要绕很远的路,耽搁很多时间。修了人行便道以后,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解决完出行问题,陈鹏又开始下大力气解决村民的危房问题,全力帮助45户村民完成了危房改造,为11户村民实现了异地扶贫搬迁。

  陈鹏:有一个村民叫李品山,他很多年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那个地方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日常出行非常困难。后来,我们在公路边上为他家盖了新房子。改造完以后,他笑得非常开心,不停地说,这里宽敞明亮,非常干净,出行也方便了。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村民的蚕房

  为了发展村里的产业,陈鹏帮助村民建起了养鸡场和养猪场,还根据当地栽桑养蚕的优势,确定了五户养蚕大户,为他们申请补助资金,建起了蚕房,并帮助他们联系销路,请公司来村里定点收购。在养蚕大户的带动下,全村的蚕桑种植面积从400亩增加到了800亩,村民们通过养蚕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陈鹏:一张蚕结了蚕茧以后,能卖两三千块钱。我们这里最大的养蚕户一次最多能养十张蚕茧,每一年能养两季,一季能卖到两万多元,两季能卖到五万左右,比外出打工挣的钱还要多。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陈鹏带罗启宽前去体检

  对于缺少劳动能力的残疾村民,陈鹏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不仅帮助办理残疾评定手续,还想方设法把生活困难无人照顾的残疾人,送到了奉节县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陈鹏:罗启宽老人已经70多岁了,他的肢体有残疾,但是他的残疾证上一次验证的时间还是在十年前,级别是三级残疾,但是我通过他走路的艰难程度,判断出他的残疾不止三级。于是,我就联系了城里的中医院对他进行重新鉴定,最后评定为二级残疾。他有两个女儿,嫁得很远,我见他生活得很不容易,就给他申请了失能供养中心来供养他。

  村民付少群的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而她也患脑溢血瘫痪多年,家庭生活非常拮据。2019年付少群去世后,陈鹏和村支部书记陈现忠一起带头捐款,帮助料理了后事。将付少群安葬之后,陈鹏又为她未成年的小儿子办理了福利院收养手续,让孩子的生活从此有人照料。

  陈鹏:这个孩子读书的环境变好了,去城里读了小学。今年又到我们这里最好的学校——永安中学去上学了。现在,他的生活有人照料,学习环境得到了保障,能够健康地成长了。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火灾扑灭后的现场

  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陈鹏不仅为村民脱贫致富操心忙碌,在危险面前,他也像战士那样挺身而出,赴汤蹈火。2018年12月17日中午,陈鹏在六组茱萸坝走访时,突遇一户村民住宅失火。由于房子是木质结构的,火势蔓延很快。听说屋里不仅有村民准备盖房的现金,还存放有煤气罐,随时有爆炸的危险,陈鹏当即砸开窗户冲进屋内,在烈火浓烟中来回跑了四趟,将煤气罐和村民的财产抢了出来。

  陈鹏:我在救火的时候,确实没有去想自己面临的危险,只想到自己身为一名退役军人,能帮他们抢出一点东西,就抢出一点东西,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对于陈鹏而言,因为长期驻村扶贫,内心深处唯一感觉到亏欠的是家庭。2018年他第二次进驻祝柏村时,孩子才只有一岁,由于忙于脱贫攻坚工作,他无暇顾及家庭,更很少有时间陪伴年幼的孩子。

  陈鹏:我们常常说,要回归社会、服务人民。现在,我们退役军人参与扶贫工作,就是服务人民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多多克服自己的困难,多多帮助老百姓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这样的人生,我觉得值得!

陈鹏:三峡之巅,书写忠诚-

陈鹏全家福

  如今,在陈鹏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村支部一班人在他的影响下,不仅风清气正,凝聚力、战斗力也得到显著增强,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结束一天的忙碌后,陈鹏会在落日时分登上村后的山顶,看着夕阳为祝柏村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他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陈鹏说,尽管已经离开部队多年,但军队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一直铭记在心。在今后的退役人生中,他将继续保持服务人民的初心,扎根家乡的土地,在三峡之巅书写一名战士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