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盘龙河的水是一幅磅礴的诗卷,记录着壮乡苗岭数千年来的兴与衰,那么各族儿女逐梦七乡的故事一定是诗词里最华美的语句;如果说西华山的风是一场恢宏的交响曲,传唱着边陲明珠改革发展的苦与乐,那么党政军民携手并进的歌声一定是曲目中最动人的乐章。


【双拥潮涌彩云南】双拥之花红遍七乡大地-

双拥座谈会


文山市位于文山州西部,地处“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战略交汇区域,是“中国三七之乡”,上世纪80年代,在文山这片热土铸就了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文山市历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先后4次被评为“云南省双拥模范城(县)”,1次被评为“云南省双拥模范先进县”。文山市全力架好军地融合“连心桥”、当好部队建设“保障部”,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唱响军民团结“四季歌”,军政军民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扎实推进双拥创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紧密,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有力促进了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文部队建设。


聚焦富国强军,强化双拥组织保障


文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富国强军的战略任务,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夯实双拥工作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机构。成立了由文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人武部部长担任副组长,37个单位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17个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51个单位设双拥工作联络员,137个村居实现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全覆盖,构筑了市、乡、村一体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服务网络。


完善制度。出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入伍奖励金、现役军人立功奖励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山市军人和烈士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入托及升学优待实施办法》。文山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将双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相关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先后制定了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军地合署办公、走访慰问、总结表彰等制度。


规范运作。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双拥工作经费和慰问经费,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定期主持召开议军会议,分析部队建设形势,及时研究并认真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坚持军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军地领导定期走访慰问等制度,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小组成员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每年有计划、有总结。


凝聚军民共识,营造双拥浓厚氛围


文山市全力巩固全民教育、阵地教育和舆论宣传“三个平台”建设,强化全社会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营造广大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浓厚氛围。


丰富教育形式,突出全民教育覆盖。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驻文部队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来抓,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市委和各单位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计划、部队教育规划和学校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党政干部、社区群众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举办国防教育宣讲、国防知识竞赛、英模报告传统教育、组织部队官兵深入学校升国旗等活动,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坚持落实荣誉激励制度,广泛开展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奖励立功受奖现役军人活动,增强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驻文部队、武警官兵每年派出优秀骨干定期到学校上国防教育课,为入学新生讲军事课,进行军事训练。2016年以来,军地双方联合举办军训、国防知识竞赛演讲20场(次),英模报告传统教育活动11场(次),讲授国防教育课80余场(次),听课11万余人。


夯实宣教载体,着力打造宣传阵地。文山市狠抓烈士陵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提质改造,使其成为双拥活动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的教育功能,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干部群众瞻仰学习,组织入党、入团、入队、入伍人员到烈士纪念场所宣誓。2016年以来,前往烈士陵园瞻仰的党团员、干部职工、中小学生、人民群众及部队官兵达12.3万余人。同时,在城区主要路口、主干道设立大型双拥宣传标识牌,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牌,在社区设立双拥宣传标语和双拥宣传教育专栏,在车站、医院、宾馆等服务行业窗口摆设“军人优先、军车免费停放”等标记。2016年以来,文山市各级共设置永久性双拥标识牌4块,张贴双拥标语2780余幅,设置双拥宣传栏186个,发出宣传单13万余张。


加强舆论引导,狠抓新闻媒体宣传。各级各部门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途径,采取强化宣传与重大节日及重大事项专题报道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双拥政策,及时报道地方国防建设和双拥活动,挖掘和培育军地典型,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全市军民重视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热情。


落实政策法规,提升优抚安置水平


文山市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大优抚安置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优抚对象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稳步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各项权益。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严格执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三统一”政策,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由过去全市社会统筹型转为政府拨款的方式解决,2016年以来共为851名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761.98万元,确保了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规定标准发放各类人员生活补助,2016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抚恤金和定期生活补助6583万元。同时,持续开展“解三难”活动,共安排606.9万元帮助部分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问题。


拓宽新时期退役军人安置渠道,解决退役军人返乡就业后顾之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的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积极实施“文化考试、高分优选”、“档案考核、择优选岗”的岗位安置办法,确保全市安置改革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2016-2018年全市接收退役士兵近500名,其中符合政府指令性安置近80名,安置率达100%。鼓励退役士兵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在做好政府计划安置的同时鼓励安置对象自谋职业。2016年以来,共组织310名退役士兵参加教育技能培训,累计支出培训补助金175.6万元,发放安置对象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312.38万元。


严格依法征兵,保证兵员数量质量。文山市每年划拨资金20万元作为征兵宣传、政审、体检工作经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导向,提高应征青年积极性。军地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严格依法征兵,确保了兵员数量和质量。2016年以来,共为部队输送兵员375人。为切实消除应征青年后顾之忧,市政府出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入伍奖励金、现役军人立功奖励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在不折不扣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于新出台政策及时做好配套衔接。2016年以来,为375名应征青年发放入伍奖励金300万元,发放232人立功奖励金72.2万元。


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和广大优抚对象的切身利益。为更好地帮助军人军属处理涉法涉诉等纠纷,文山市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确定专员、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依法优先、快捷高效办理涉军案件,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各医院在挂号、取药、收费、就诊等窗口设立军人优先标牌,军人、烈属、优抚对象凭“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证”就诊,可享受“四优先”、“三免”、“四减半”等优惠待遇;切实解决军人随军家属安置问题,为军人随军家属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2016年以来解决随军家属就业17人,安置部队子女入学68人。


密切军地联系,扎实开展双拥共建


在双拥创建中,文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搭建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激活双拥工作活力。城区各学校与驻文部队积极开展共建联谊,千方百计为随军子女就学提供便利,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驻文部队长期坚持开展共建文明校园和文明军警活动,培育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消防大队与文山实验小学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消防安全事故应急撤离疏散演练;与文山市第一中学签订警民共建协议,与华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警企共建协议,与市地税局集中开展警民共建系列活动。武警文山边防支队卫生队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军警地医疗保障协作机制。州中级人民法院与驻地部队开展法治共建活动,畅通涉军维权诉讼绿色通道,及时为部队官兵答疑解惑。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


倾情爱国爱军,全力支持驻地部队建设


抓经济不忘固国防、搞建设不忘兴武装、谋发展不忘强战备。一直以来,文山市坚持把为驻文部队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抓手,主动加强与驻地部队的对接,借召开议军会之机,广泛聆听“兵声”、征求“金点子”,着力解决部队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三年来,为驻文部队解决项目用地30余亩;免除驻文部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2万余元;投入战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2亿元;为消防大队提供重型水罐消防车购车经费90万元,投入277万元购买消防车14台配发到各乡镇;支出驻文部队、武警官兵慰问金937万元。2016年以来,市财政投入驻文部队建设资金7700余万元。


践行爱民宗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驻文部队广大官兵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回报第二故乡,谱写了一曲曲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


【双拥潮涌彩云南】双拥之花红遍七乡大地-

市人武部为贫困地区献爱心


解危难,关键时刻冲在前。驻文部队官兵注重发挥战士有组织、便协调、能战斗的优势,发动战士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全力、快速、及时有效处置各类急难险重事故为民解难,为构建和谐文山、平安文山作出积极贡献。2016年以来,驻文部队出动车辆1388辆次,人员8082人次,抢救事故中被困人员325人,疏散人员2603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价值1.2亿余元,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族群众好评。官兵中先后有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3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8人次受嘉奖。为确保消防安全形势稳定,消防大队开展防火监督检查1.1万次,下发整改通知书8277份,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1.8万条,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献爱心,助民济困做在前。驻文广大官兵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心手相连助民活动,主动与贫困学校开展助学兴教,对挂钩点实施结对帮扶,每年参加义务献血、敬老院义务劳动和慈善捐助等活动,向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切实为民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市人武部、消防大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先后多次深入挂钩点,走访群众500余人,发放问卷2000余份,组织官兵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学生,送达慰问金20万余元。2016年以来,驻文部队结对帮扶贫困户144户,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切实帮助挂钩点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山市人武部指导民兵队伍按照市委“联防联控、以防促控、重点施控、依法管控”的部署要求,围绕“六个特殊作用”积极发挥正能量,在巡逻排查、交通运输、帮扶群众等方面积极作为。截至目前,先后有1200余名民兵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卡口排查、物资运送等任务,先后排查登记村民约28600余人次、相关车辆6000余辆,按规劝返人员500余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军地双方团结配合,发挥优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至高位置,为全市双拥工作再续华章。


云南省双拥办、文山市双拥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