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3月14日消息(记者刘欣莹 通讯员薛曹盛顾一伟)陆华是一名退役军人,是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政府一名机关干部。26年来,他雷打不动坚持着一件事:无偿献血。他用自己的热血,延续了他人跳动的脉搏。

  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陆华累计献血近40次,其中有10次是成分献血,献血总量约合18000毫升,这个血量相当于4.5个50公斤成年人的血液总量,曾荣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

  “我的血液能流淌在别人的身体里,帮助别人挽救生命,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现在陆华已经49岁,但他无偿献血的决心从未改变。“如果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

18000毫升! 宁波这位退役军人坚持献血26年-

  陆华作为志愿者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央广网发 通讯员提供)

  陆华曾是一名军医,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17年。他的献血之路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年他23岁。“当时我在路边亲眼目睹一起交通事故,私家车撞到了骑自行车的老人,伤者倒在一片血泊中。我赶紧跑到附近的血站献血,只想在关键时候帮别人一把。”第一次献血的场景,陆华记忆犹新。

  当时,他还询问医务人员,“我的血会被用来救人吗?”“当然了,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您的血会被送去救治病人,甚至可以挽救一条生命。”一句话点燃了陆华的信念。

  “部队去哪里,我就跟着在哪里献血。”服役期间,陆华跟随部队到过大江南北,他在广州、大连、南京、三亚、上海、宁波等多个城市献血。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正在三亚的陆华打听到当地的献血站,当场献血400毫升,还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2010年,陆华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进入咸祥镇人民政府工作。恰逢镇政府开展献血活动,陆华毫不犹豫献了400毫升鲜血,从而让陆华和社会公益事业结缘。2015年“五一”期间,上海血库告急,得知这一消息,陆华第一时间搭乘鄞州“红色力量”专车前往上海献血……

  “其实献血对身体大有裨益,有利于提高造血功能,从而激发人体骨髓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作为部队军医,陆华比普通人更了解血液对病人的重要性。平时碰到亲朋好友,他的开场白就是:“你去献血了吗?”

  有时候一次劝说不行,他会劝两三次。这些年,身边很多亲属、同事受他的影响,参与无偿献血。早些年,村民对献血有些误解,觉得会伤身。每次献完血,陆华就在献血车附近当宣传志愿者,现身说法给村民普及无偿献血知识。

  常年累月的献血,陆华的肘窝常有献血时针头留下的星星点点的白色瘢痕,这些瘢痕见证着他一次次的无私奉献。献血需要保障血液的质量,陆华每次献血前都要禁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妻子就默默为他准备清淡的饭菜。每次献完血回家,总少不了一碗排骨汤。

18000毫升! 宁波这位退役军人坚持献血26年-

  陆华献血各项荣誉及证书(央广网发 通讯员提供)

  2013年,陆华加入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十字志愿者。这些年,他先后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角膜捐献志愿者、遗体捐献志愿者……

  “这些年我利用空余时间考取了很多和医疗专业相关的证书,希望能做一个更专业的志愿者。” 2016年,陆华通过美国心脏协会(AHA)考核,获得了全球认证AHA心脏复苏证书,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益救护员培训,累计帮助6000多人通过培训获得了急救员证书。

  起初,大家对急救培训一知半解,他经常挨家挨户做宣传。“有一个村民来参加我们的急救培训,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关键时候救了外孙女一命。这件事情后,很多村民都自发来培训。”这些培训都是陆华从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里挤出来的,基本上每个月有2-3场。

  在基层工作中,博爱救助金募捐是最难的,陆华却很有一套。“厚脸皮、迈开腿,张大嘴,一有时间我就去拜访辖区企业,向他们讲述困难家庭的情况,希望他们能捐助‘红十字博爱救助金’。”虽然咸祥企业在全区相对效益一般,每年募集慈善款5万元,陆华都能圆满完成。

  “有些家庭确实困难,几千元对他们而言就是雪中送炭,我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陆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年时间团队累计获得社会捐赠资金26万元,帮助102户困难家庭、36个困难学生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