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

  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中国海关人员在工作现场

  向外国运动员挥手告别

  短短几秒钟的镜头

  背后却是他们奋战几个月的艰辛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在此次冬奥会中

  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奋勇拼搏的身影

  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独有的浪漫

  也看到了在这场盛大赛事背后

  海关人员在全力保障冬奥物资中的“顶流”速度

  持续刷新的通关速度

  离不开全体海关人员的努力

  在这些人中

  有一名退役军人

  在平凡的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首都国门下的“冬奥守护人”,为关口安全护航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

  首都机场口岸作为冬奥会官方入境口岸

  迎来了物资和个人用品的进口高峰

  如何做好通关服务保障工作

  是张勇建及海关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

  张勇建所在科室参与制定了

  冬奥会物资通关指南

  并对相关单位开展了冬奥会物资通关知识培训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右) 与同事研讨业务。中国军网记者柴潇 摄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前一个月

  他们就制订了应急通关预案并进行演练

  为了确保冬奥会物资安全、高效、便捷通关

  每票冬奥会物资都会贴有“特殊标记”

  做到即来即验、当天放行

  整个货物通关过程在几个小时内完成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右)和同事在工作中。中国军网记者王丽娟 摄

  不仅冬奥会期间如此

  张勇建与同事们平时也秉持着

  “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态度”对货物进行查验

  偌大的办公室里

  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放着

  张勇建和师傅马增利合创的“利·建查验法”

  正是因为有了“利·建查验法”

  海关货物查验的速度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冬奥物资才得以快速高效通行

  “利·建查验法”看似都是些简单的查验步骤

  可到了现场一步不落地实践一圈

  次次都“灵”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办公桌上摆放的“利·建查验法”立牌。中国军网记者王丽娟 摄

  在查获的典型案例中

  有一票1吨多的生物制剂案例

  给张勇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企业在最初申报时申报为特殊物品

  同时提供了特殊物品审批单

  查验时验核单证也是符合规定的

  但是

  一个小小的疑点引起了张勇建的注意

  该票货物只有货号代码、没有标注成分

  他根据货号代码检索生产企业资料后

  发现企业申报的试剂成分与实际情况不符

  企业以低风险货物审批单进口了高风险货物

  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张勇建在仔细查验后

  这票不符合规定的货物被“拒之门外”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40岁转业,大不了重新再上个“本科”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1992年入伍

  2014年转业来到北京海关

  22年的军旅生涯

  军人作风在张勇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来到海关查验中心后

  面对陌生的领域

  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全新的工作

  他便跟自己暗自较劲

  “大不了就当作再上一次本科,

  我不能让别人瞧不起退役军人这个群体!”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在查阅资料。中国军网记者柴潇 摄

  他找同事借来海关专业的所有书籍

  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努力钻研海关业务知识

  遇到不懂的问题一遍遍查资料

  三年时间啃下了所有专业书籍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工位上摆放的书籍。中国军网记者王丽娟 摄

  他不仅做到了“胜任工作”

  更成为了科里的业务能手

  凡是在他手里经过的货物

  从未出现过差错

  2019-2021连续三年获得首都机场

  海关单项可量化业务第一名

  大家都说张勇建是业务骨干

  他却总笑着说自己是干活的主力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工作中的张勇建(左)。中国军网记者王丽娟 摄

  一个与张勇建同月同日生的同事

  坦言自己在认识张勇建以前

  从没与军人打过交道

  在一次与张勇建的搭档中

  遇到一个特别精细的零件

  因为不是相关专业

  加上没有德语、法语等相关的语言背景

  张勇建便抱着书籍边查阅资料边进行翻译

  直至凌晨两三点

  第二天把整理总结好的资料

  打印出来与同事分享

  这份一看就是经过通宵才能整理完成的资料

  深深触动了各位同事

  他们说

  在张勇建身上学到了太多优秀的品质

  ……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张勇建。中国军网记者柴潇 摄

  不仅同事们对张勇建赞赏有加

  从他刚入海关就一直带他的老师马增利

  提起张勇建也是连连竖起大拇指

  他说张勇建是带过所有徒弟里

  他最满意的一个

  没获过奖又怎样,22年咱还是干了一些事的

  对军营的向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或许是年少时对军人兄长的崇拜

  或许是对那身拔挺军装的热爱

  1992年

  18岁的张勇建考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在部队摸爬滚打22年

  他总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没有拿过什么荣誉奖章

  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迹

  但每次说起在部队生涯中

  两次参加“和平方舟”医院船出海实习

  他都觉得

  这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自豪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和平方舟”设计检验阶段

  第二次是在“和平方舟”定型验收阶段

  张勇建作为第一批试验人员

  随船出海

  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医院船出访新闻的时候

  他都无比自豪地跟家人和身边的朋友讲

  “我也曾在 ‘大白船’上训练过两个月呢!”

  然而让张勇建遗憾的是

  当时“和平方舟”医院船还处于列装前的保密阶段

  没能留下一张合影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和平方舟”医院船。(资料图)

  毕业后他来到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

  成为泌尿外科的一名主治医生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在他的军医生涯中

  曾遇到过一名30多岁的女性患者

  在生完孩子后一直处于尿失禁状态

  该患者到处求医

  做过很多相关检查

  甚至切除了子宫

  仍然不见好转

  经朋友介绍找到张勇建

  张勇建在一番询问了解后

  抓住一些细小的线索

  怀疑该患者之前可能都是

  按照普通的尿失禁来治疗

  他根据患者所描述的症状

  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

  猜测该患者应该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该症状表现为膀胱受到轻微刺激后

  出现收缩、排尿过度活动等症状

  于是

  他便让患者前往药店购买对症药品

  第二天当他询问该患者服药后的状况时

  发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类似这种从小事中抓住关键线索

  帮助患者的事情还有很多

  ……

  虽然离开部队已经8年了

  曾经穿过的海军蓝、海魂衫

  张勇建还是整整齐齐地叠放在箱子里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虽然没有机会再穿上海军蓝

  但每次整理衣物的时候

  他都会拿出来看看

  那些旧的海军蓝、海魂衫

  是曾经军旅生涯的见证

  也是对美好青春年华的回忆

  更是他如今在新岗位上奋进向前的动力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光荣之家”的牌匾

  张勇建也没舍得挂起来

  而是把它放在家里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他说“那是国家对我服役经历的认可,

  每次看见它的时候 ,

  我都会记着我曾是一名军人,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

  都要让别人觉得退役军人还是能干事的。”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采访到最后

  张勇建笑着说

  “当60岁退休回首往事的时候,

  我希望能说一句,

  在军队服役的20多年是充实的、有收获的,

  在海关工作的20年也是充实的、有收获的,

  这两个20年都没有虚度。”

了不起的退役军人丨40岁从军医“跨界”到海关,他竟还能年年拿第一!-

  团级转业军人

  外科医生

  海关查验能手

  ……

  这些标签集合在张勇建一个人身上

  他的干事动力朴素得只剩一句话:

  “人是要面子的,

  不能自己丢自己的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

  我不是最优秀的,

  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